近視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眼疾之一。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約有一半人口將成為近視眼,其中10%為高度近視眼(依照國際醫學指引,近視高於600度者屬於高度近視)。近年,近視眼的患病率顯著增加,東亞人的近視情況更為普遍,影響多達90%的高中生。
高度近視會增加罹患嚴重眼疾的風險,而低度和中度的近視之影響也不能忽視。近視所致的視力模糊症狀通常可以通過配戴合適的眼鏡,隱形眼鏡或透過屈光手術來糾正。但隨著眼軸長度的延長,視網膜脫離、青光眼和近視性黃斑變性等致盲性並發症的風險顯著增加。這些併發症在而極高度(高於1000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的患者中則更為普遍。對於早期預防而言,識別出高度近視及快速進展的高危兒童至關重要。
近視的風險因素
近視是由多種環境和遺傳風險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的複雜眼疾。主要的環境和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包括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近距離閲讀時間。另外,基因學研究指出基因對近視發病的影響高達50%至90%。雖然近視的發病率和高度近視的危害性很高,但此疾病進展的機制極為複雜,詳細病理生理學原理仍未被闡明。然而,我們還是能通過一些重要基因學信息進一步瞭解此疾病。關於近視基因學,連鎖研究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發現超過一百個可能增加近視風險的基因。近年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組(以下簡稱:中大眼科)在香港成年人群體中發現一系列高度近視易感基因,包括ZC3H11B,MIPEP,VIPR2,SNTB1和ZFHX1B。
近視也會遺傳嗎?
中大眼科於2015年3月起展開香港兒童眼科計劃。通過第一階段普查初小學童逾4,000名,發現其中近七成學童有屈光不正(包括近視或遠視),約八成學童父母亦有近視。若父母二人都有深近視,子女患近視的風險較父母均無近視的學童高出12倍,可見遺傳因素對近視發病有重要影響。中大眼科近期於《英國眼科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發表一項關於本土學童近視基因研究。該研究發現了若干影響兒童近視加深的基因,並有望建立多基因風險模型用於預測近視加深速度。
建立基因風險模型 預測近視加深速度
這個預測模型基於三個基因設計,分別是ZFHX1B, KCNQ5 和GJD2基因。根據在這三個基因中的不同基因型,每個兒童會獲得一個風險分數,分數再被分成六個檔次(1為風險最低,6為風險最高)。其中,最高檔次可以增加2.26倍快速加深近視的風險 (詳情請查閱表一)。該項研究證明多基因風險模型能增加預測的準確性,此後加入更多代表性的基因可以進一步升級模型,令預測結果跟為精準。
基因風險檢測有望幫助我們找出潛在成為深近視患者的高危群組,以便為他們作定期的檢查和及早作出干預。目前有幾種干預措施用於減緩近視進展,包括增加戶外時間、光學方法 (如離焦眼鏡)、角膜塑形鏡和隱形眼鏡,以及藥理學方法,即阿托品滴眼藥水。一直以來,醫學界對使用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的功效和安全性,仍未有確實的答案。中大眼科團隊就此進行全球首個隨機安慰劑對照組雙盲研究,簡稱為「LAMP(Low-concentration Atropine for Myopia Progression)研究」,以了解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能否有效控制近視進展。團隊在2016年開展為期五年、共四個階段的LAMP研究,首兩年的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眼科學》(Ophthalmology)。
0.05%阿托品滴眼劑可減慢近視的發展
研究團隊在中大眼科中心招募了438名年齡介乎四至十二歲的兒童。他們雙眼患有至少100度近視及於過去一年增加50度或以上。受試兒童隨機接受0.05%、0.025%、0.01%阿托品眼藥水,或安慰劑眼藥水,每晚一次,左右眼各一滴。研究發現0.05%,0.025%和0.01%的阿托品滴眼劑會減慢近視的發展。所有濃度均耐受良好,對視力相關的生活質量無不利影響。結果證實,在使用的3種濃度中,0.05%的阿托品在1年內最有效地控制了近視度數的加深和眼球長度的增長 (詳細試驗數據見表二)。中大團隊正在進行LAMP 第二階段研究,以進一步測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的防治近視長期療效和安全性,以及不同因素對療效的影響。
都市化改變生活模式,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亦愈趨普及,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會增加近視風險。大部分兒童更是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和近距離用眼,導致近視趨向低齡化、嚴重化。但目前干預手段包括阿托品眼藥水和角膜塑形鏡等不能完全治好或阻止度數加深。基因風險預測模型未來有望預測個人近視患病及嚴重程度的風險,有效及早預防或控制近視,以幫助更多學齡兒童,降低近視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延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