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眼科醫生表示,你患上了「青光眼」,這是代表你視神經出現萎縮,並影響到你的視力;最壞情況,青光眼病人會永久失明。早期青光眼只會導致周邊視力損失,而沒有十分明顯的症狀,而一般視力檢查亦難以發現早期青光眼。全球六千萬名青光眼患者當中,四分之一是華人;單單在香港,就約有十二萬名青光眼患者,而其中七分之一的患者蒙受雙眼失明的痛苦,女性患上急性青光眼的風險較高,尤其是步入中年及以上的女性;然而,即使是兒童,一樣可以患上青光眼

 
青光眼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原發性青光眼及繼發性青光眼

  •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是指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開放。前房角即角膜與虹膜所形成的角度。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特點是在前房角正常地開放的情况下而眼壓(Intraocular pressure)升高,導致視神經逐漸受損。在發病初期,大多數患者或未能察覺任何徵狀和先兆。
  •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特點是前房角 ( 眼內房水流出的通道,類似於「排水管」) 不正常地閉合,引致房水流出受阻,使到眼壓上升,而前房角發生閉合的速度和程度決定了發病的快慢。如果前房角閉合較慢,眼壓緩慢升高,患者也不會出現任何徵狀;但如果出現眼痛眼紅、眼腫、視力在短時間內大減、看燈光時見到光環、頭痛和嘔吐等症狀,即有很大機會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意思是前房角發生急性閉合,導致眼壓急劇上升,這個情況有必要立即求醫。醫生需要盡快降低眼壓以防止視神經受到永久而不能逆轉的破壞。 
  • 原發性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在前房角開放且眼壓維持在正常範圍的情況下(即10-21 mmHg 之間),視神經依然受到與其他青光眼相似的損傷。其發病成因至今並不明確,可能與眼壓和血管性病變有關。
  • 繼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是由於其他眼疾而引致眼壓過高,如晚期白內障糖尿病血管增生葡萄膜炎、外傷、眼球內出血、腫瘤、手術後併發症。如病人有甲狀腺眼病,眼眶內肌肉及脂肪增生,向外壓迫可能引致眼球半脫位,局限性向內壓迫眼球周圍血管,有機會使眼壓升高導致繼發性青光眼 (了解更多)。

現今臨床診斷青光眼時,會進行一系列的眼睛檢查及測試, 如:

  • 眼壓 ( Intraocular pressure )
  • 視野圖 ( Visual field )
  • 裂隙燈檢查 ( Slit-lamp examination )
  • 前房角接觸鏡檢查 ( Gonioscopy )
  • 視神經檢查 ( Optic disc )
  • 光學相關斷層掃描術 (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其中,光學相關斷層掃描術 ( OCT ) 是目前在眼科臨床上較常用的新興儀器,應用於觀察眼內結構,進行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掃描。在 OCT 掃描過程中,受檢查者無需放大瞳孔,檢查時亦無需接觸眼睛,掃描速度快,成像清晰。根據不同的掃描位置,可分為前段 OCT,主要掃描前房角;以及後段OCT,用以掃描神經纖維層 (Retina nerve fiber layer) 及視神經頭 (Optic nerve head)

由於現今沒有任何方法補回已失去的視力,所以關注引致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十分重要,這包括了:

  • 年屆40歲或以上 ( 青光眼在老年人士之中更為常見。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士,患有青光眼的機會會增加6倍 )
  • 青光眼家族遺傳史 ( 如果直屬親人患有青光眼,青光眼發作的機率會比沒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高出2至3倍 )
  • 眼睛創傷 ( 尤其鈍挫傷 )
  • 深度近視 ( 眼球過長會使眼部組織受到牽拉 )
  • 深度遠視 ( 眼球過短導致前房角更容易閉合 )
  • 糖尿病
  • 睡眠窒息症
  • 長期偏頭痛
  • 患心血管疾病
  • 高血壓
  • 曾因服用或外敷類固醇而引致眼壓上升

另外,其它風險因素需要專業的眼科檢查才能獲知,如:高眼壓、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 厚度低於530微米者風險較高)和眼部疾病或結構異常等。

目前,青光眼是無法根治的,但只要及早診斷,加以適當治療,仍可以預防或減慢視力流失。醫生的治療原則以降低眼壓為目標,策略包括減少房水生產及增加房水流出

治療青光眼,眼科醫生初期可用藥物控制病情,達至保護及保持病人的視神經組織及其功能,把眼壓降低到合適的目標範圍之內,減少視神經進一步的損害,並以把視力功能穩定下來為主要目的。

其中控制青光眼的藥物大部份為眼藥水,藥效為數小時至一天不等,患者須要長時間每天按時用藥才能夠達致穩定病情的效果。某些藥物亦有口服及靜脈注射的配方,但對身體副作用較多,通常只作緊急或短暫控制眼壓之用。相比起來,眼藥水對患者身體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較少,亦比手術及激光治療較為安全。美中不足的是,長期使用這類眼藥水可令眼睛變乾變紅,甚至可致藥物敏感,造成不適。

但如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仍不能控制,又或病情緊急,眼科醫生還會考慮採用激光手術進行治療,例如:小梁切除術、引流手術、導管植入術、睫狀體光凝或冷凍術氬激光虹膜周邊成形術,近年也興起了青光眼微創手術。最近有醫學證據顯示,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SLT)可用作首選治療方式。

 

小樑切除手術過程 >

 

青光眼微創手術實例 >

 

此外,進行「晶體摘除手術」,不僅可以治療白內障,當混濁膨脹的晶體被小而薄的人工晶體代替後,不但解除了原本瞳孔被晶體堵塞的情況,並且使前房加深,使狹窄或關閉的房角重新開放,令眼壓降低,從而有效控制「閉角型青光眼」的惡化,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於未患上「閉角型青光眼」但高危人士 ( 例如:深遠視、小眼球、前房淺窄、 有青光眼家族史等 ),更加起了預防作用。

 

手術前:病友需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感染流行性疾病, 如感冒等,也要小心起居飲食。如患有肺病、 哮喘、 高血壓、 糖尿病等、或經常用某種藥物者, 應預先通知眼科醫生。

手術當日:絕大部份青光眼手術都是採用局部麻醉,而手術當日, 可如常進食, 但不宜過飽,病友亦要照常服用藥物。如接受全身麻醉者,需遵從麻醉科醫生吩咐。

手術後:醫生通常會處方滴擴瞳眼藥水,以減輕虹膜炎症反應,並防止虹膜的粘連,但滴藥後可能會出現怕光、眼淚水增多等症狀。另外,如果病友手術後眼壓上升,不用擔心,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眼球按摩,能有助於房水流通,從而降低眼壓。

青光眼發病隱秘難測,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永久的視覺損失,為防範這個「視力小偷」奪走珍貴的視覺,醫學界建議年滿 40歲以上的市民,每年應該進行一次眼科全面檢查。

此外,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有助減低發病率。

縱使集中有關青光眼與生活習慣的研究談不上有很多,但從失智症及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的研究之中,我們很有理由推論,一些生活上的習慣是很可能保護你的雙眼免被青光眼「突襲」。首先青光眼與年紀有密切關連,年紀越大,患上青光眼的風險顯然更高。另外,青光眼牽涉視神經退化,而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因此了解老人病及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等研究,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我們大概可從生活上多個部份來討論,像是進行帶氧運動飲身習慣睡眠作息調整,有些人也會考慮服用補充劑

「我看得很清楚,又沒有眼痛,所以我沒有青光眼。」

由於一般人是同時使用兩隻眼睛來獲取信息的,左右眼的互補作用使得周邊視野的早期缺損很容易被患者忽視,而且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都依靠中央視力,所以大多數早期青光眼病友未能察覺任何徵狀。隨著病情發展, 周邊視野缺損會發展到中央視野缺損。

 

「我眼壓是正常,所以我沒有青光眼。」

要準確判斷是否患青光眼,有必要由眼科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特別是包括視野圖測試(visual field test)及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相干斷層掃描(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measurement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簡稱OCT)等測試。這是因為不同的眼球對眼壓具有不同的耐受性,單單依靠眼壓已不足以判斷青光眼的病變。

 

熱 門 影 片

莊金隆醫生講解甲狀腺眼病治療方案

譚智勇教授拆解白內障手術過程

梁啟信教授分析青光眼斷診及治療新趨勢

吳兆駿醫生講解激光治療視網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