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不可逆轉性的致盲眼病,其治療主要以降低且持續控制眼壓為目標,具體手段包括激光、口服藥物、眼藥水及手術治療。青光眼激光治療種類較多,並以它的無痛、快捷、無需住院、效果確切、併發症小、費用相對低廉、可重複應用等的特點,成為青光眼治療中不可或缺的療法。近年的進展給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本文將介紹睫狀體光凝術的原理、應用和效果。
要了解睫狀體光凝術就必需了解眼壓及其產生機制。眼壓又稱之為眼內壓,是眼球內容物對眼球內壁的壓力。眼壓的穩定性主要依賴於眼內液體(房水)的生成量與排出量的動態平衡。如果把房水所在的眼睛前房比作湖泊,只有當注入湖中的水量與流出湖泊的水量相等,湖泊的水位才能穩定。那麼房水是從哪裡來,又流到哪裡去呢?正常情況下,房水自睫狀體的上皮細胞生成後,經過瞳孔到達前房,然後流出眼球。
睫狀體光凝術怎樣治療青光眼?
青光眼眼內壓力的失控正是這一動態迴圈機制被破壞所致。當房水生成增加,或排出受阻時,房水就會在眼內蓄積導致眼壓升高,加速視神經的損害。青光眼控制眼壓的治療策略也正是抑制房水生成以及增加房水的流出,概括起來就是″節其源,開其流″。睫狀體光凝術即是發揮激光對組織的熱效應和光化學作用,破壞部分睫狀體的上皮細胞,以減少房水的生成速度,從而實現降低眼壓的治療目的的。
睫狀體位於眼球內較為隱蔽的部位,激光很難直接達到。因此,臨床中使用了兩種方法:(1)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TCP);(2)內窺鏡下睫狀體光凝術(ECP)。顧名思義,TCP是使激光從眼球外部通過鞏膜透射至睫狀體深層進行治療,而ECP則是通過眼用纖維內窺鏡系統,在眼睛內部對睫狀體進行直接的有選擇性的光凝治療。
TCP與ECP治療時,患者會感到很痛嗎?
患者要根據醫生的指示,平躺在治療室或手術間,然後醫生根據選定的激光方法為您治療。手術過程中醫生也會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TCP治療中可能有輕微疼痛,但經過適當處理,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ECP治療則通過內窺鏡進行,手術中疼痛的感覺更加輕微,整個手術過程大概需要15至20分鐘時間。
對難治性青光眼,TCP和ECP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而目前醫生們對何者效果優更並沒有達成共識。目前,TCP仍然主要被用作治療頑固性青光眼的最後手段,這部分病患僅有非常有限的視力,也常需要接受反復的激光治療。TCP治療會有一定的併發症,其中包括視力下降和低眼壓等。但通過充分的治療評估和恰當的手術設計,這些風險可以有效降低。近年來,研究表明,TCP除適用於傳統的頑固性青光眼外,也合適需要進行手術的青光眼病患者。香港中文大學眼科與視光學學系譚智勇教授及其同事們,率先在國際著名青光眼雜誌上報導了這一治療方法在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病患中使用的結果,效果理想。
雖然ECP比TCP治療進入臨床的時間較晚,但它很快被臨床醫生接納並被廣泛使用,亦不局限於終末期青光眼病例。與TCP相比,ECP的優點是可視可選擇性地破壞睫狀體,對其他組織損傷小。在臨床中,ECP常與白內障手術結合使用。這一方法具有相對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且手術成功率理想。
總之,TCP和ECP治療通過破壞部分睫狀體的上皮細胞,以減少房水的生成速度,從而實現降低眼壓以及對青光眼的治療。它們效果確切、併發症小、安全有效、可重複應用的特點讓青光眼科的醫生不斷發掘其治療價值。近年的研究進展已經將TCP和ECP的治療適應症,從僅用於藥物和手術治療無效的青光眼患者,拓展為需要進行手術的青光眼初始治療策略之一。然而,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青光眼病患情況多樣,需要依賴醫生有針對性地正確選擇,而且只有通過長期隨訪追蹤觀察,才能發揮治療的最好效果。
撰文:譚智勇教授、碧納菲醫生、吳佩霞護士長、唐昉曜碩士生
預約門診及查詢 3943 5886 / 9681 4010 (WhatsApp)
延伸內容 >
熱 門 影 片

莊金隆醫生以手術改善眼凸症狀

譚智勇教授拆解白內障手術過程

梁啟信教授簡介青光眼微創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