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20/05/2024

信報:以牙換眼:香港的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發展

清潔女工黃女士為人勤奮上進,得到公司同事的喜愛。然而,自從一次雙眼被具高度腐蝕性之「哥士的」濺到後,她的眼睛角膜永久受損,視力大降至只看到隱約的手影。黃女士念及終生要活在視力模糊中,變得鬱鬱寡歡,愁眉深鎖。

最近一次覆診期間,眼科醫生提出一個用自身牙齒移植至眼眶的技術,或能改善視力。黃女士對「以牙換眼」之術感到驚訝萬分,連忙專心聆聽醫生解釋。

高濃度化學品灼傷、嚴重自身免疫疾病、藥物過敏引致全身皮膚及黏膜潰爛結疤,甚至武器或動物咬傷導致嚴重毀容,都會使眼角膜增生疤痕和血管。這些組織抵擋光線進入眼睛,讓視力永久受損。這類病人眼球其他部分如視網膜和視神經,往往功能正常,理論上只要角膜回復清澈,例如接受角膜移植手術,他們便能恢復視力。

可惜,這些病人的角膜緣幹細胞損毀過於嚴重,預期即使角膜手術成功,角膜的長期存活率依然非常低,眼科醫生因而認為,此類病人並不適合強行接受角膜移植手術。從前,這些病人會被定義為絕症,餘生都活在黑暗之中。

針對該一類病人,香港於2006年引入意大利的骨齒人工角膜手術(Osteo-odonto-keratoprosthesis,簡稱OOKP)。手術原理透過患者自身牙齒和蘊含幹細胞牙周組織,去長期保持塑膠人工角膜清澈和穩定,讓不宜接受角膜移植的病人也有機會回復視力。


骨齒人工角膜手術比較複雜,需從口腔內取出黏膜固定在眼睛結膜上。

手術複雜
現時除了香港,世界其他地方亦廣泛利用此技術,如德國、英國、美國、新加坡等,而西班牙、印度和意大利更各有超過100名病人受惠於骨齒人工角膜,重拾光明。骨齒人工角膜手術技術完善,文獻記載人工角膜10年存活率高達九成,而病人視力於個別國家,也能在20至30年後覆診時保持約七成。

骨齒人工角膜手術比一般角膜移植手術更複雜。一般角膜移植只需要一名眼科醫生,約一至兩小時完成手術。而骨齒人工角膜則最少要兩次相隔至少3個月的手術。

第一階段需從口腔內取出黏膜固定在眼睛結膜上,另一方面,牙科醫生則需要取出一隻犬齒和周邊組織,然後把屈光膠柱鑲嵌在牙齒結構上,再由眼科整形醫生將其暫時植入面頰中,等待血管增生。3個月後,第二階段則需把牙齒從面頰取出,植入已經完成晶體及玻璃體切除手術的眼睛內,再蓋上口腔黏膜。

整個手術需要牙科醫生和不同範疇專長的眼科醫生,如視網膜、斜視、青光眼、眼科整形以及角膜科專長的眼科醫生合作完成手術,人力物力需求大,事前詳細規劃至關重要。

有見及此,除了人力和手術室的硬件安排,病人必須通過各項評估才會被安排接受手術,目的有三:一、確保病人除了眼角膜以外,其他眼部功能正常,否則即使手術順利,視力未必能回復;二、保證病人對手術有合理期望及能成功適應重拾視力的心理變化;三、確保病人明白手術過後,仍然需要長期覆診及跟進,以預防和處理各種併發症。


由於人力物力需求大,病人必須通過評估才會被安排接受骨齒人工角膜手術。

改寫下半生
香港多年來共有10位病人接受骨齒人工角膜手術。本地有病患於手術十多年後視力仍然保持七成,病人視力改善,以致生活品質和自理能力得以大大提升。

另外,患者要接受術後外觀有明顯轉變,視野範圍也因為人工角膜構造的限制而大為收窄。病人和醫生亦要提防併發症,例如眼內炎、視網膜脫落、黏膜組織潰爛或萎縮。病者或需進行更多手術,以確保長期骨齒人工角膜健康,運作正常。

黃女士耐心聆聽眼科醫生詳細解釋後,百般滋味在心頭。一方面,她期待手術成功後,可以重見剛上幼稚園的孫子之可愛臉龐;另一方面,長期覆診和有機會發生的併發症使她畏懼萬分。黃女士想到這裏,不禁淌下淚水。眼科醫生輕掃她肩膊,叮囑她不必害怕,待下回帶家人一起來覆診時,再詳細討論這個足以改寫下半生的決定。

撰文:陳欣遇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REPUBLISHING TERMS

You may republish this article online or in print under ou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You may not edit or shorten the text, you must attribute the article to 中大眼科 CUHK DOVS and you must include the author’s name in your republication.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email shaminotse@cuhk.edu.hk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信報:以牙換眼:香港的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