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15/08/2022

信報:隱形眼鏡暗藏風險

近年來,隱形眼鏡愈趨普及,除了用來矯正視力之外,不少人因其便利或美觀的效果,以此取代傳統眼鏡。然而華麗背後,如果佩戴方法不正確,使用者分分鐘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隱形眼鏡是一種戴上眼角膜表面的鏡片。隨着科技日新月異,現今流行為小孩佩戴角膜矯形鏡(俗稱為OK鏡)來減慢近視加深,以及年輕人喜歡用彩色隱形眼鏡來達到美瞳效果等。
隱形眼鏡種類繁多,質料上有分硬性和軟性。硬鏡大多以亞加力膠片製造,雖不容易碎裂或磨損,但鏡片相對不透氣,容易導致眼睛不適和視力模糊。比較廣泛使用的軟鏡則以吸水塑料或水凝膠製造,相對上較舒適和容易適應,異物感較少,但卻容易滋生細菌。此外,根據鏡片壽命來區分的話,也可以分為即棄和長期使用兩種。替換時間愈短的隱形眼鏡一般都會比較衞生,但價錢則相對昂貴。

有何隱憂?
隱形眼鏡有如一把雙面刃,雖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但長期佩戴或不適當使用的話,卻可引致各種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乾眼症,患者一般能利用滋潤眼藥水等方法改善症狀。其他併發症包括巨大乳突狀結膜炎,由於眼瞼與隱形眼鏡長期摩擦而導致上眼瞼發炎,造成瘙癢和有異物感。如果病徵持續,便需使用過敏或類固醇眼藥水醫治。
另外,佩戴隱形眼鏡會減少角膜從眼睛表面吸收的氧氣量,導致角膜缺氧,繼而產生新生血管,而血管有機會生長至角膜中心,導致視力受損。另一方面,如果在佩戴或移除鏡片時不慎刮傷角膜表面,輕則會導致角膜磨損,嚴重的話可造成復發性角膜糜爛及感染性角膜炎等。
眼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透明薄膜,用於把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形成影像。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角膜有上皮細胞和淚液保護,一般不容易受到感染。但由於隱形眼鏡與眼角膜長時間直接接觸,因此增加了角膜上皮細胞損傷的機會,再加上如果使用者清潔習慣不佳,細菌便有機會由受損處入侵,造成角膜炎(角膜潰瘍)。

感染性角膜炎可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引起,常見成因有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鐮孢菌和阿米巴變形蟲等。患者很多時會出現眼部疼痛、眼睛發紅、視力下降、難以睜開眼睛、畏光、有異物感、流眼水或分泌物等症狀。感染後如沒有及時治療,視力可能會受影響,嚴重者甚至會永久喪失視力。研究顯示,晚間戴着隱形眼鏡睡覺或長時間佩戴會增加感染風險。治療感染性角膜炎須因應不同成因而對症下藥,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真菌或寄生蟲藥物等,嚴重的角膜潰瘍則須接受角膜移植以移除感染病灶。
值得留意的是,患者切忌自行到藥房購買非處方的「消炎藥」,因藥物有機會含有類固醇成份,會壓抑自身免疫力,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良好習慣
要有效預防戴隱形眼鏡可引起的併發症,使用者必須建立良好的佩戴習慣,例如避免戴着隱形眼鏡睡覺或長時間佩戴,讓眼睛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除此之外,在進行與水接觸的活動時,例如淋浴、浸浴、桑拿、游泳或水上運動等,建議先除下隱形眼鏡再進行上列活動。
傳統型隱形眼鏡必須定期更換,而棄置性的隱形眼鏡則切忌重複使用。所有用於清潔及消毒隱形眼鏡的用品亦必須保持清潔及定期更換。切記,傳統型隱形眼鏡須於每次佩戴後徹底沖洗及消毒方可再次使用。處理隱形眼鏡、鏡片護理藥水及有關配件前,應先以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並用乾淨的抹手紙抹乾雙手後才進行。
為確保眼睛健康,使用者應由註冊視光師驗配隱形眼鏡,避免隨便在網上或商店購買不合適的鏡片。若佩戴隱形眼鏡後眼睛出現不適,便應立即停止使用隱形眼鏡,然後及早向眼科醫生求醫。

撰文 : 賴博彥醫生、甘嘉維醫生、楊樂旼教授

原文:信報財經新聞 健康生活專欄 (出版日: 2022年08月15日)

REPUBLISHING TERMS

You may republish this article online or in print under ou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You may not edit or shorten the text, you must attribute the article to 中大眼科 CUHK DOVS and you must include the author’s name in your republication.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email shaminotse@cuhk.edu.hk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信報:隱形眼鏡暗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