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一名70歲的退休人士,某天起床後,發現不能合上左邊眼睛,並有口齒不清和流口水等情況。張先生女兒留意到父親半邊面不對稱,左邊面肌肉好像「扯埋一邊」(圖一),求醫後確診貝爾氏面癱。
幸好,醫生配方了滋潤眼藥水和藥膏,經服用一個療程的類固醇,症狀在3個月後有明顯改善,生活回復正常。
什麼是顏面麻痹?
顏面神經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一種疾病大類,最常見為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俗稱面癱。它是一種急性、原發性(即原因未明)的神經疾病, 佔所有顏面神經麻痹約六成,而病發率為每年每10萬人中有10至40人。
哪些人較受此病影響?
貝爾氏麻痹發生於不同年齡及性別的人士上,但年長患者略多。其他高風險人士包括孕婦、免疫系統較弱、曾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糖尿病或高血壓等。

顏面神經麻痹有什麼致病原因?
致病成因可大致分為9大類,包括1.原因未明或懷疑由感染引起的貝爾氏麻痹及拉姆齊亨特綜合症(Ramsay Hunt syndrome);2.中風;3.自體免疫性疾病;4.良性或惡性腫瘤;5.頭部創傷或手術導致;6.胎兒出生時的頭部創傷;7.先天病;8.腦神經系統疾病;9.其他(例如中耳炎)。
患者有什麼症狀?
顏面神經具多種功能,包括控制不同面部肌肉和淚腺及唾液腺的分泌,掌管舌頭前三分之二味覺,以及操控耳內的鐙骨肌以幫助聽力正常。若顏面神經受損,以上功能會受牽連。患者多半會出現半邊臉歪斜、抬頭紋及法令紋消失、嘴角歪斜、流口水及半邊臉麻痹等症狀。眼部症狀包括眼瞼閉合困難、眼眉下垂、下眼瞼外翻、眼睛乾澀及眼痛等(圖一)。其他病徵還包括耳痛、味覺障礙、聽覺過敏及部分字詞發音不準等。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只有單側受到影響,不過有少數(1%)個案兩側都發病。此外,拉姆齊亨特綜合症的患者,可能在耳內或面部皮膚出現疼痛的水泡及紅疹;腫瘤引致的面癱有可能在面部摸到硬塊;而頭部創傷患者可以有顱骨骨折或其他面部受傷。
面癱帶來什麼眼部問題?
顏面神經麻痹可導致眼輪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收縮力度減弱及眼瞼閉合不全,引致部分眼球暴露。眼睛閉合不全會直接影響淚膜和眼角膜的健康,角膜表面會變得乾燥,容易出現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擦傷、細菌感染、潰瘍及喪失視力等併發症。
下眼瞼外翻是另一常見問題,由於眼輪匝肌失去收縮功能,下眼皮無法貼服並形成下垂和外翻。最後,額肌癱瘓會導致眼眉下垂,嚴重的話,眼眉下垂可阻擋患者視線及影響日常生活。
面癱應對方法
如果出現面癱症狀,患者應立即求醫以盡快接受檢查及排除致命疾病。如在發病72小時內求醫及確診貝爾氏面癱,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考慮接受7至10日的口服類固醇治療,一般在治療後一至兩個月內會逐漸康復,而八至九成患者可完全回復正常。因應病因,其他針對性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拉姆齊亨特綜合症)及面神經減壓手術(創傷性耳部顳骨骨折)。另外,中醫也有治療面癱方法,常用的包括針灸治療和穴位按摩。
有什麼眼部治療?
眼部治療取決於眼疾嚴重程度及顏面神經的康復進展。程度輕微的眼瞼閉合不全,應多用人工淚液,睡覺前在眼縫中點眼藥膏。如果眼球暴露面積較大,晚上可以同時用乾淨眼墊或紗布覆蓋眼睛,甚至可貼上膠布或保鮮紙把眼睛閉合,保護角膜。如果眼球暴露比較嚴重,並且因此使眼角膜產生併發症,則可考慮用藥物或手術方法暫時讓眼睛閉上。藥物方法包括在提瞼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注射肉毒桿菌毒素(botox),造成暫時性眼瞼下垂。患者亦可做手術將上下眼瞼緣短暫性縫合,減少眼球暴露,有助破損的角膜癒合。長遠來說,眼瞼閉合不全若在麻痹後半年至一年間無法自行回復正常,或出現併發症,那麼眼瞼會復元的機會不大,患者可考慮接受外科手術矯正。手術方法有很多,簡單者可以將眼瞼緣縫合,使眼縫變小,容易閉合。嚴重者可在上眼瞼植入金屬片,借助金屬重量使眼瞼能完全閉合。而下眼瞼若出現外翻,則可以做眼瞼外翻手術將下眼瞼縮短拉緊,從而矯正外翻情形及改善眼瞼閉合的問題。至於眼眉下垂,嚴重的話,可透過手術將眼眉釘高提起,以改善視野受阻。
總結
面癱是一種常見疾病,主要影響面部和眼瞼肌肉。大部分個案均沒病因,而經治療後,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如有眼瞼問題或眼部併發症,應尋求眼科醫生的幫助,進行評估及接受治療。
撰文 : 馬安邦醫生、陳嘉媛醫生、莊金隆醫生
原文 : 信報財經新聞 健康生活專欄 (出版日: 2023年6月19日)